商洛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英文版 中文版
教师出境
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培训总结报告——李继高
2016年04月28日     (点击:)
[文章下载] [字号: ]

 

 

为了学习美国高校在科技成果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做好我校科技成果管理尤其是做好我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方面的工作,经我省外专局同意,省外专局党组批准,陕西省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组织的赴美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培训班一行13人于4月3日至4月16日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培训。蒙校方器重,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甚为感动,甚有感触。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培训班由省科技厅基金办主任伍小莉同志带队,团员来自省内五所高校、省内有关研究机构及省科技厅有关部门。在为期14天的学习培训中,聆听了来自美国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高端的讲座等培训课程9场(次),访问了马里兰研究与教育中心马大农业学院、马里兰生物技术中心、美国联邦小企业局、洛杉矶知识产权法律协会、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科技转移办公室等政府、高校及民间组织的科技成果管理和推广转化部门。培训学习期间,学员们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实践,积极穿插提问,开展讨论和交流,加深了对有关问题的理解。整个培训过程理论教学与考察座谈相结合,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相对照,提问踊跃、讨论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有收获感。

二、培训取得的成果

(一)较为深刻地认识到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得益于制度体系的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在美国一般称之为技术转移。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在50-70%,美国高达80%;创新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贡献率高达70%以上,而美国和德国甚至超过80%。

美国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实践证明,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一个支撑的制度体系。在这个制度体系中,法律、中介机构、资金投入、政策体系四位一体,不可缺少。它们的共同作用保证了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运转。

1.法律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石。从1980年到2011年,美国共推出了《拜杜法案》《小企业创新发展法》《专利和商标说明法》等16部法律,几乎是每两年就出台一部,足以看出美国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这16部法律,有些是为科技成果产权“放权让利”,激发科研人员及其所在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有些是完善成果转化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些是明确政府机构在联邦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转化中应负的责任;有些是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较大的税收优惠。且这些法律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2.中介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科技成果从科研机构到企业再到市场,需要进行信息披露、价值评估、技术许可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都离不开中介机构的作用。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可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两大类。非营利机构又可分为国家设立的中介机构和民间设立的中介机构。

这些中介机构的突出特点:一是非营利中介机构占据主体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非营利机构都是非营利性的,不追求经济利益,不参与商业竞争,很多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的,这就保证了其提供专业服务的宗旨。二是中介机构的工作各自有所侧重,分工明确。三是中介机构服务内容专业、全面,切实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这些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内容包括:搭建信息平台;专题培训服务;发行技术转让刊物;专利披露与专利营销等。既专业又全面,有效地服务了科技成果的所有者和需求者。

3.稳定多元的资金投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保障。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科研投入从未间断增长,2009年的科研总投入已经达到4000亿美元。R&D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另外,美国政府还出台各类专门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计划,为成果转化提供物质保障。这些专项资金有技术商业化基金,先进技术计划(ATP)等四大类型,涵盖了国防科技和能源、生物、健康、信息等方面。

4.多元的政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一是其人才培养及鼓励政策。美国非常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人才的培养。如为了培养科学工程方面的优秀人才,专门设立了总统青年研究奖。美国海军为了培养博士青年研究者,专门设立了“青年研究员计划”。二是宽容失败、激励冒险的政策。对一些长期从事研发工作但并未取得成果的科研人员,美国采取了非常宽容的政策。如联邦政府每年会拨出大量款项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虽然这项研究大多没有任何进展,但政府并未放弃拨款,而是一如既往地加以支持。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科学家们就可以没有顾虑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去。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就是在这样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取得空前成功的。

(二)比较充分地感受到美国企业在创新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美国创新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政府仅进行必要的干预。他们在以下方面做得非常突出:

1.美国创新文化强调企业主体行为。充分的市场竞争让企业必须走依靠技术和产品创新谋求市场占有的发展道路。世界著名的通用公司、施乐公司、杜邦公司、苹果公司、IBM、微软、谷歌等企业无一例外依靠创新占领世界市场。

2.美国高科技企业用于创新的投入巨大。美国企业为获取高额回报,持续为创新投入巨资。微软公司2007财年研发投入高达75亿美元。硅谷老牌高科技企业惠普公司每年研发投入也达35亿美元,约占公司年收益的4%,其中90%用于适时更新当前(主要是3年内)仍有市场的产品,10%用于研发长远产品。

3.美国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美国认为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船小好调头”。他们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完善法律支持体系为前提基础

为了将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框架内,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和计划,来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这已经成为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美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针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法律体系。该体系以《小企业创新发展法》为核心,以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和实现成果转化的法律为支撑,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法律保障。

美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法律支持还为政府成功实施具体创新项目计划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实施的一个收效最为显著的创新计划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奖励计划(SBIR),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自身技术潜力实现其创新市场化,推进了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形成。此外,美国国会依据1992年施行的《加强小企业研究与发展法》,于1994年推动实施了一个实验性的小企业技术转让奖励项目(STTR),以此促进中小企业与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的合作及创新技术向小企业的转移,从而实现公私部门的合作发展。在中小企业创新法案的体系框架内,美国政府的创新计划和项目才得以顺利实施。

②以改善创新融资体系为关键手段

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就是融资困难,这是由其自身信用状况和在融资体系中的弱势地位所决定的,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由于经营风险大、可担保财产有限,更是难以获得相关的资金支持,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因此美国政府利用财政税收政策,改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这也是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

美国政府通过财政专项补贴和财政低息贷款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成为推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强大动力,但由于政府补贴对象的选择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直接财政补贴的长期效应并不理想,因此,目前美国政府在创新政策制定中更加重视对中小企业间接的资金支持,使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能够按照市场竞争规律得到满足。例如,以财政担保政策改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为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架设了良好的融资桥梁,尤其是政府担保权流通性的实现,进一步提高了放款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降低了其经营风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但是,同样作为企业的银行,经营目标是保证安全性和盈利性,他必然会在对借款企业项目的详细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对那些缺乏市场潜力的项目也不会仅凭政府担保就贸然放款。

另外,美国政府在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中,更注重风险投资机制的运用,除了直接财政参与风险投资以外,更主要的是借助扶持和保障措施,正确引导私人投资进入风险投资业,充分动员社会闲置资金的力量。例如,实施针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放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的上市要求,以使风险投资公司能较早地从证券市场等筹集风险资本;通过政府高技术政府采购政策、对风险企业的有限反垄断豁免等减轻风险企业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正是由于美国风险投资业的蓬勃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才能在发展初期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美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③以建立创新服务体系为有力支撑

重视创新服务体系的服务职能是美国中小企业创新扶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基础和充足的资金支持,更需要在信息获取、技术转移以及成果实现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服务。在美国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政策中,创新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体系,体现了全社会在政府意志主导下相互协调促进的组织机制,推动了各个主体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明确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主要在于协调各创新组织与机构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作用的合作网络,促进知识和资源的集成、转移及分享。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多方参与者共同完成,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体,国家和私人科研机构是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主体,中小企业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主体,其它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则是加速推广创新技术的主体,各个主体在创新服务体系中建立起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创新机制,通过减少中小企业研发成本的投入,润滑科技创新的进程,使原来互不联系的公共、私人和学术界三方面逐步适应共同发展,形成产学研三结合的科技创新开发联盟。

(三)较为深刻地认识到美国成功的创新人才战略和方法

1.创新人才培养

美国拥有近百万研发人员,数量居世界首位。联邦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和培训,积极鼓励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就视教育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相继通过了有关法案。美国政府各部门非常注重有针对性地设立人才培养项目和计划,如海军设立的“青年研究员计划”,专门在一些大学和私人研究机构设立基金,培养最近5年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研究人员;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总统青年研究奖”,每年颁发200个名额,目的是将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国家急需的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来;美国还设立了“诺贝尔热身运动奖”、“科学家摇篮奖”等鼓励奖项,对优秀科研人员给予重奖。

美国重视对人才的继续教育,颁布了《成人教育法》,从法律上保障继续教育的发展。美国高度重视人才的知识更新,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大批科技人才每年都要参加继续教育。很多大的企业也建立自己的继续教育机构,比如麦当劳就建立了自己的“汉堡包大学”,专门用于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提高。

2.创新人才引进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奉行人才引进战略,利用灵活多样的移民政策、教育政策、人才政策等从世界各地网罗人才。移民政策是美国吸引人才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国的移民政策侧重挑选方式,对于专家、学者、教授等人才,不分年龄、信仰、国籍和民族均可优先移入。从1990年开始,美国还实施H-IB签证计划、“绿卡制”,给予入籍优惠,使大批的留学生学成后定居美国。外国科技人才源源不断流入,有效缓解了美国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

3.创新人才使用

美国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的最大特点是强调民主竞争,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美国人才资源开发及管理的社会化程度很高。二是注重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实行自由择业政策。三是详细的职业分工,美国各行各业有2000多种职称。四是以强烈物质利益刺激为基础的工资福利制度。

美国的科研人员待遇普遍丰厚。以科技创新不断的常青藤大学为例。常青藤大学的教授都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这些人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都享有很高的声望。他们中很多人年薪都在20万美元左右,个别教授甚至能拿到80万美元,比校长的收入还要高。这么高的收入足以让教授们过上非常体面舒适的生活,使他们可以安心教学和科研,而不必为生计发愁。

大学还实行终身教授制度,这一制度使得这些科技人才享有职业上的安全感,使得他们在科研上敢想敢做,而不必顾及校方的反对意见,这显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学习培训的启示与建议

近年来,中国的创新能力在迅速的提高,但,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觉得美国在科技创新体制上美国的确是我们的老师,有五点值得我们中国虚心学习,这也是本次学习培训对的启发和我的建议。

1.美国有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企业不创新就意味着倒闭,而且大学里面也有激烈的竞争。大学是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大学也是专利申请的重要的提供方。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特别需要向美国学习。美国的硅谷就是依托斯坦福的分校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学校和美国如果在科技创新上有差距的话,主要的差距表现在大学的水平上。美国培养出来了创新型的人才,而我们在这个方面同美国的差距太大了。

2.需要向美国学习的就是,美国政府隔一段时间就提出一个具有带动意义的重大工程,政府和企业合作,集中攻关,带动了全世界的科技的进步。比如,历史上美国政府提出的曼哈顿工程,带动了核电工业的发展,航天航空工程带动了航天业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带动了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正在实施的新能源计划和再工业化计划,也正在发挥出它的作用。所以美国政府在这个方面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3.美国是一个开放型的国家,吸引了全球的人才。在美国硅谷新创办的企业50%是由亚裔人才创造的,主要是中国人和印度人。而且美国的大学也是用优厚的奖学金把全世界的尖子生吸引过去进行培养,毕业后那些拔尖的人才留下来工作,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美国就是这么做的。

4.美国有一个风险投资体系,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最后到纳斯达克,从VC到PE,在创新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全过程的金融服务。斯坦福大学附近的风险投资小镇集中了一大批风险投资企业,他们和斯坦福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斯坦福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有一些什么新的成果,甚至是脑子刚有一个什么构想,马上就一大批风险投资公司把你围起来,帮助你分析你这个想法,你这个成果怎么样加快公众化、产业化,怎么样完善来给你投资支持他们的发展,这种风险投资机制非常完善。

5.美国实行军民结合的体制,不像中国军品是军品,民品是民品,两条体系。美国国防部每年有3000亿美元以上的国防科研的项目和军工订货,接触这些科研项目和军工订货的企业,除了满足军方的需要,这些技术可以无偿转到民用工业,带动了民用高科技的发展。

四、回国后需要追踪落实及需要督办事项

放眼世界,立足现实,联系自己工作实际,对本次学习培训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总结,觉得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扩大视野,开阔心胸,虚心汲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要有信心,有恒心,干好自己的事情。

2.以人为本,事在人为,树立大服务观念。竭诚尽智,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心全意服务广大职工,调动广大职工学习科研积极性、创造性。

3.结合学习培训,消化吸收美国几所高校及我省兄弟院校好的经验方法,完善和修订我校有关科研政策制度,为各类人才干事业、干好事业积极创造条件。

4.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加快我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校转型发展服务。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